向他学习你不可能成为他,同谁竞技你将有机会超越谁。
——赵春水
在设计中的过程中,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院长赵春水与他的团队,在多年的建筑设计、规划实践中,曾与扎哈·哈迪德、史蒂芬·舒茨、山本理显、伯纳德·屈米等多位大师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尽管其中有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建成,但很多时候,过程本身比结果更为重要。
年轻设计师们记下了与大师“竞合”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苦闷、思考、探索,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升华与蜕变。
1
扎哈·哈迪德
海之滨的贝壳
若能绽放该有多美
(扎哈·哈迪德,2004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她是该奖项创立26 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滨海文化中心与大剧院
用地面积:45公顷
建筑面积:42,3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9 — 2015 年
(由于选址变化,该项目未实施)
滨海文化中心的规划,包括大剧院、航天航空博物馆、现代工业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传媒大厦、商业综合体七组文化建筑。于2010年12月进行了国际方案征集,同台竞技的不仅有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的合作团队,还有欧洲新锐事务所MVRDV,美国明星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先生,以及何镜堂院士所带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最终扎哈·哈迪德与天津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获得专业评审的第一名。
设计方案强调对“自然”曲线的美学探讨,以及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的相互协调,这些正是扎哈所代表的哲学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尼采说:“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猛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这正是扎哈想要表现的。
在与扎哈合作的过程中,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团队充分感受到,正是她不迎合、不屈从的态度,使她赢得了自由翱翔的天空,正如库哈斯对她的评价:“她是一颗在自我轨道上运行的行星。”滨海文化中心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设计,最终方案虽未实施,但已如一滴水,拨动了我们对场地的理解、对渗透美的认识和对场地精神的追寻。
2
史蒂芬·舒茨
现代与传统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史蒂芬·舒茨,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副总裁、主设计师)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滨海高新区国际3D 影视展馆
用地面积:3.1公顷
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9—2015年
(由于投资业主变化,该项目尚处于搁置状态,尚未实施)
在天津滨海新区3D影视展馆的设计中,舒茨团队与与天津市规划院建筑分院的同仁们首先从规划入手,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之后,确定了强调城市金融街轴线的主导作用,形成沿轴线对称布置的基本建筑形态,并将两馆建筑的设计方案与位于两者间的市民广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以期将两馆建筑更好地融于城市环境中,同时使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贡献最大化。
舒茨强调,要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不被所谓的潮流迷惑。以商业聚集人气,以文化展现品位,创建新型“文商结合”模式,为建筑与城市对话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既保持对德国建筑的严谨态度和高品质,又尽力体现了对中国具体问题和文化特质的尊重,这个项目是送给城市的礼物。
3
山本理显
用建筑铸造未来
哪怕只改进一点点
(山本理显,当代日本最具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的富有魅力的建筑师。他以使用高科技建筑材料、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强调建筑空间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设计原则著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天津图书馆
用地面积:4公顷
建筑面积:57,125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8—2011年
2008年年底,天津市规划院建筑分院团队和日本山本理显设计工场组成联合团队参加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城市设计暨图书馆单体方案设计”的国际竞标,并在竞标中获得了第一名,最终被确定为实施团队。
山本理显强调,无论是设计多么小的建筑,也会对社会产生微小的变化,要将建筑作为媒介,创造出社会性的空间,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让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比以前更加良好。
天津图书馆项目很好地阐述了山本理显的理念,他运用纯熟的设计手法巧妙地把原本的简洁和独具特色的空间糅合在一起,孕育出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赢得了广大市民、使用者、建筑界与评论界的广泛赞誉。
4
伯纳德·屈米
建筑是一种探索世界的知识形式
(伯纳德·屈米,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建筑理论家、教育家)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工业博物馆
用地地面:2.4公顷
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9—2015年
(该项目正在进行初步设计,计划2015 年开工)
工业博物馆,位于天津滨海文化中心建筑群的紫云公园一侧,集合工业展览馆与城市展览馆两种功能。期望能够容纳多达5000 件的展品并配合技术先进的声光电设计。屈米先生希望摒弃千百年来建筑师运用的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他以提炼的工业元素作为建筑造型,形成采光筒的式样,希望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段和材料处理方式建成一座蕴含传统工业韵味的建筑。
屈米先生认为,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某种形式,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建筑设计并不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识形式。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探索世界,比如电影导演、艺术家,也可以作为建筑师来观察这个世界。
(本文选编自《思享——设计师札记》一书)
设计是一次思想的旅行,享受这一旅程。
《思享——设计师札记》包含16个建筑、规划项目心路历程的详细解读,以项目为主线,从方案构思、发展、完成等各个侧面剖析设计者的思考过程,对环境、地域、城市、文化、技术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尝试呈现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与单纯的案例集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深度的札记,这里没有冷冰冰的理念介绍,有的是一些项目背后的有趣故事,一些思想的精华碎片,一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过程。
本书的第一篇,披露与扎哈、舒茨等大师合作的心路历程,向大师致敬,并凸显大师的思考过程与设计特色;第二篇则崇尚理性,以参与者的角度,进行对学校集群式建筑模式的推演;第三篇尊重文脉,通过西开教堂的保护与再生、天津泰安道五大院的保护与再生等项目,对城市古建项目改造提供实践案例;第四篇坚守地域特色,从城市的角度思考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剖析建筑与城市的联系。
设计师不能没有思想。这是一个不缺少想法的时代,但想法总是铺天盖地,思想则是根深蒂固。思想的根基在于文化,文化的自觉性使思想得以彰显。我们尝试分析他人、分析自我,通过思想来分享我们的曾经,这也许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跑,在探求的路上如果有你为伴也会增添另一道风景,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共同在“思享”的路上谦逊前行。
—《思享——设计师札记》主编赵春水
凤〡凰〡空〡间
全国最大的建筑类出版机构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
让人人都能参与艺术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微信:ifenghuang2015 微博:@凤凰空间文化传媒
投稿邮箱:xctjfhkj@ifengspace.cn
点击打开链接即可在线购买